保诚大使“The Man from the Pru”

1848年,保诚创立时委任了首批保险代理人。早期团队人数不多,至1854年保诚成立工业部,向劳动阶级销售价格实惠的保险(又称为一便士保单)后广纳人才,扩大规模。招募能够代表保诚形象的优秀代理人至关重要,他们必须比同业更胜一筹。代理人会收到定期更新的业务指引,详列办理业务、填写表格及账目记录等具体细节。至二十世纪初,保诚的代理人已达10,000名,为全国三分之一人口提供保险服务。1960年代,保诚代理人的足迹已遍及600万个英国家庭。

“The Man from the Pru”是保诚1949年首次采用的标语,源于当年《Weekly Illustrated》杂志刊登一篇报道保诚代理人Fred Sawyer先生生活点滴的文章。文内一张照片令人印象难忘,致使保诚的宣传部门在随后的广告策划中一直沿用。保诚代理人踌躇满志、迈步向前的形象,经多年不断更新修改,陆续出现在保诚全球各地的通讯和销售文件中,包括新加坡、巴基斯坦、东非、澳洲、加拿大和南非。无论于本土或海外,这个形象大大提升了保诚的品牌声誉。时至今日,“The Man from the Pru” 依然象征着保诚全球一致的服务精神,不仅对外展示集团上下同心一意,也深深激励着每个保诚员工。

保诚大使 “The Man from the Pru” 照片(1949年) 保诚大使 “The Man from the Pru” 照片(1949年)
马来西亚的产品小册子(1963年) 马来西亚的产品小册子(1963年)
巴基斯坦的产品小册子(1966年) 巴基斯坦的产品小册子(1966年)

保诚代理人的公文包

亚洲

新加坡莱佛士广场(1933年) 新加坡莱佛士广场(1933年)

保诚在亚洲的发展源远流长,至今已经超过百年历史。

1923年,保诚于印度加尔各答设立首家海外人寿保险业务,向阿萨姆邦(Assam)一名茶叶种植商售出首份保单。1920年代,保诚陆续于中国及菲律宾开设一般保险办事处,寿险业务亦快速扩展至马来西亚(1924年)、新加坡(1931年)和香港(1964年)。1994年,保诚集团亚洲(Prudential Corporation Asia)正式成立,致力发展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香港的既有市场,并在亚洲众多高潜力市场寻求创造价值增长的机遇;旗下寿险业务迅速拓展至泰国、印尼、菲律宾、印度、越南、台湾、中国、柬埔寨及老挝。2019年,我们的寿险业务更扩展至缅甸。

在中国和印度两大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,保诚分别与中信集团(CITIC Group)及ICICI Bank建立合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,扩大寿险和基金管理业务。同时,保诚旗下的亚洲资产管理公司瀚亚投资,主力为内部客户、散户及机构客户提供广泛资产类别的投资管理服务。

非洲

保诚与非洲的渊源深厚。

1930年,保诚领导团队首次踏足非洲,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南非考察,这次的考察结果促成了保诚于1931年在约翰内斯堡设立总部  ,并于1932年组成外派职员团队,其后陆续在德兰士瓦、开普敦、德班、伊丽莎白港 、布隆方丹及东伦敦开设业务分支。1931年,保诚在肯亚内罗毕设立东非第一个业务分支,由加尔各答的业务分支管理,并于1932年底经由Folkes and Company代理在乌干达售出第一份非洲寿险保单予W. M. S. Magambo。Magambo先生在1962年取得期满收益后,翌年加入保诚,成为首名非洲代理人。1933年起,内罗毕业务转由南非业务负责管理运营,到了1935年,保诚已经在南罗得西亚、乌干达和坦噶尼喀设立业务分支,由约翰内斯堡总部负责管理,版图从开普敦横跨至乌干达北部,全长约4,000英里。到1956年,保诚在非洲的业务已经扩展至马拉维及纳米比亚。

然而,从1960年代起,因部分运营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环境出现转变,保诚逐渐退出非洲市场,至2014年正式重返非洲。目前分别在五个非洲国家设立业务分支(加纳、肯亚、乌干达、赞比亚及尼日利亚。)

肯亚内罗毕的保诚办事处(1963年) 肯亚内罗毕的保诚办事处(1963年)

伦敦霍尔本大楼

1879年,The Prudential Assurance Company迁进位于伦敦霍尔本大楼的新总部。大楼由英国著名建筑师Alfred Waterhouse设计,他以自然历史博物馆及曼彻斯特市政厅等作品而闻名。这座“总部”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设施,包括热水供应、气动传输系统,以及自1881年起安装的电灯。当时,女职员拥有专属入口、楼梯、图书室、天台步道和用餐区,并可以提早15分钟下班,避免与男同事“过从甚密”。

伦敦霍尔本大楼,水彩,Alfred Waterhouse作品(1879年) 伦敦霍尔本大楼,水彩,Alfred Waterhouse作品(1879年)

1900年代初,保诚已为全英国三分之一人口提供保险保障,霍尔本大楼也随着业务扩展而扩建。大楼内设置员工餐厅(供女性使用)、小教堂及用于会议和文体活动的大厅。室内装潢采用了当时最高规格的石膏浮雕、桃花心木柜枱、大理石马赛克和瓷砖墙面,营造出洁净卫生的工作空间。随后Waterhouse父子延续这种独特的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,为保诚在英国各地设计了21个办事处。到了1930年代,1879年落成的原建筑须进行重建,建筑师E. M. Joseph以饰艺风格(Art Deco style)设计大型开放式楼层,以容纳保诚为行政管理用途而引入的全新打孔卡机器。

伦敦霍尔本大楼的董事会会议室烟囱瓷砖 伦敦霍尔本大楼的董事会会议室烟囱瓷砖

到了1980年代,新科技的出现意味着霍尔本大楼需要彻底翻新。保诚建筑师团队与EPR Partnership联手翻新设计,不但保留Waterhouse和Joseph的原始建筑特色,同时为办公大楼配备现代化的工作设施。1993年10月,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为新大楼主持开幕式。到了1999年,集团总部迁至Laurence Pountney Hill,但霍尔本大楼至今仍是伦敦地标建筑。

伦敦霍尔本大楼的建筑平面图

保诚与泰坦尼克号

多年来,保诚承保的理赔范畴广泛,涵盖火灾、水灾、海事、汽车、铁路以及工业和家居意外。当中最广为人知的,莫过于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,逾1,500人不幸罹难。同年6月,保诚已就324宗寿险赔偿合共支付了14,239英镑。在紧急关头迅速理赔并提供及时支援,始终是保诚的客户服务核心。每当灾难发生,保诚总是随时候命,迅速为受益人在财务方面解困。

报章公告(1912年) 报章公告(1912年)
总经理A.C. Thompson的信函(1912年) 总经理A.C. Thompson的信函(1912年)
保诚招股说明书(1916年) 保诚招股说明书(1916年)

泰坦尼克号理赔公告